“你们文科硕士没啥压力吧?很闲吧?”
元旦小长假前,一个校友约我一起外出旅行,我满脸倦容地婉拒了他,“写论文,没时间啊。”
他仿佛像听到外星人闯入地球一样的眼神看着我说,你们文科生怎么可能没时间呢?这个借口真的太假了…
突然想起我以前跟朋友聚餐自我介绍的时候,只要大家听到我是汉语言硕士,都是不约而同地调侃“泡喝喝茶,练练书法”。
除了我的个人经历外,我了解的好多文硕多多少少都收到许多理工科硕士们意外的“赞叹”,尴尬之余,我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大家都有这种错觉呢,难道我们真的像看起来那样无所事事吗?
我捋了一下读研这两年自己的所遇所感,酸甜苦辣俱全,慢慢发现,文科硕士的日子其实也不是那么好过…
疑问一:你们一定很闲吧?
答:“记不清写了多少篇多少字的论文。”
正如我这次元旦假只能宅在宿舍写文章一样,上一个月刚“打发”另外两篇,这个月共三篇,一篇课程论文不少于五千字,对于文科生来说写一万五千字不难,但对于灵感只有在上交期限前两天才喷发的我们(被逼的灵感), 放假后的第二天上交毫无疑问让我们对三天假期兴致全无。
大师姐颇有微词“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写万字论文了”她刚说完的时候,我们在座的几个同门都同时怔住了几秒,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在那段借书,看书,买书,查书的日子里,我们浏览各种能启发灵感的文本,然后脑瓜子里翻江倒海找别具一格的论断,再之后自卖自夸地说服自己写的文章很优秀,再“说服”自己保存,发送。
但毫无疑问,大多数时候都是遭遇“卖弄”失败,老师给出“语言功底欠佳”“逻辑一塌糊涂”,干巴巴地看着几千字的论文瞬间作废,我们抹掉眼泪,不得不又从头来过。
大师兄劝慰我们说等你变成“百万字写手”的时候,你就会一笑泯江湖了。我掐指一算,苦笑一声,看来我离幸福差之甚远。
当然,当我听说社会学的研究生们冒着寒风自费“斥巨资”在外搞社会调查的时候;哲院的研究生们正为文章的逻辑不能说服自己,茶饭不思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时候;文院另一个方向的同门们正在为导师“非洲本土作家的文学发展”的课题纠结要不要亲自去一趟刚果而发愁的时候…
这样一对比,我依然是幸福的。
疑问二:你们是不是毫无压力?
答:“三种活法,都不轻松。”
据权威统计,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最低的是法学,就业率垫底的十个专业中,文科类专业占了八个,当然这个数据不单单指本科生,还有研究生!
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文硕出现了下面三种典型。
第一种”安贫乐道”类,同门李师姐说,还是毕业后老实当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吧,市重点高中考不上,考县重点,高中老师选不上就考一个初中老师,“专业给自己的选择不太多,我还是求稳吧”。
此外,跟她有同一个选择的人数甚至占据了文硕中的半壁江山——哲学的师姐想当政治老师,历史系的当历史老师,艺术类的当美术老师,甚至包括法学的、社会学的也争先恐后地加入考教师资格证的行列。
浩浩荡荡的教师预备队伍,不知道能不能装得下…
第二种“发挥余热”类,新闻系张师姐立誓要把本专业发扬光大的, 在校期间每年规定自己必须精读一百本中外书籍,深度分析一百篇新闻报道,投文章、改文章、写文章,不断考等级证书,自费参加写作或口才方面的培训和高大上的实习机会,想当大作家,想当大记者,当媒体人…
三年后造化弄人,她只签了一家国企的人力资源,她哈哈一笑,“等我展现完天生的管理者气质,早晚会“杀”回去的。”
第三种“无拘无束”类,学哲学的周师兄从开始的热爱到铁了心要脱“坑”,跨界转行已经变成写论文外唯一的动力源泉,买逻辑运算有关的书籍,自学计算机操作,看基金入股票。
费了大半年才找到工作的他大发感慨 “若岁月重来,我也选做工程师或医生”。放下笔墨,拿起螺丝刀或手术刀,全神贯注地跟大家一起完成一件机械的运作或者一台完美的手术,成就感是十篇文章无法比拟的。
总结
文科的我们确实看起来过得很“开心”——大部分时间没有导师管,大早上也不需要去办公室打卡,没有实验设备所以不需要去实验室,文章不需要原理图所以也不要用软件学画图…
但不要忘了,我们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辨、写作和阅读。有时需啃书填补,有时需肆意放空,但每时每刻总要跟自己的大脑较劲。理科会有绘图和实验的乐,文科也有提笔难言之痛。矛与盾皆有所长亦有所短,没有白来的成功,SCI让理科生愁苦了脸,核心和C刊也会让我们半夜失眠,操碎了心。
SCI让理科生愁苦了脸,核心和C刊也会让我们半夜失眠,操碎了心。
犹记得硕士开学的第一天,七十岁的老院长说过的一句话“付出了几分,就会得几分,你肚子里有多少货,一句话就可见功底,是想潇洒三年还是轻松三十年,自己选择…”
正青春,每个人都只拥有一片美好年华,不留遗憾,不负韶华。共勉!
来源:募格学术
ID:mugexueshu
他仿佛像听到外星人闯入地球一样的眼神看着我说,你们文科生怎么可能没时间呢?这个借口真的太假了…
突然想起我以前跟朋友聚餐自我介绍的时候,只要大家听到我是汉语言硕士,都是不约而同地调侃“泡喝喝茶,练练书法”。
除了我的个人经历外,我了解的好多文硕多多少少都收到许多理工科硕士们意外的“赞叹”,尴尬之余,我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大家都有这种错觉呢,难道我们真的像看起来那样无所事事吗?
我捋了一下读研这两年自己的所遇所感,酸甜苦辣俱全,慢慢发现,文科硕士的日子其实也不是那么好过…
疑问一:你们一定很闲吧?
答:“记不清写了多少篇多少字的论文。”
正如我这次元旦假只能宅在宿舍写文章一样,上一个月刚“打发”另外两篇,这个月共三篇,一篇课程论文不少于五千字,对于文科生来说写一万五千字不难,但对于灵感只有在上交期限前两天才喷发的我们(被逼的灵感), 放假后的第二天上交毫无疑问让我们对三天假期兴致全无。
大师姐颇有微词“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写万字论文了”她刚说完的时候,我们在座的几个同门都同时怔住了几秒,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在那段借书,看书,买书,查书的日子里,我们浏览各种能启发灵感的文本,然后脑瓜子里翻江倒海找别具一格的论断,再之后自卖自夸地说服自己写的文章很优秀,再“说服”自己保存,发送。
但毫无疑问,大多数时候都是遭遇“卖弄”失败,老师给出“语言功底欠佳”“逻辑一塌糊涂”,干巴巴地看着几千字的论文瞬间作废,我们抹掉眼泪,不得不又从头来过。
大师兄劝慰我们说等你变成“百万字写手”的时候,你就会一笑泯江湖了。我掐指一算,苦笑一声,看来我离幸福差之甚远。
当然,当我听说社会学的研究生们冒着寒风自费“斥巨资”在外搞社会调查的时候;哲院的研究生们正为文章的逻辑不能说服自己,茶饭不思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时候;文院另一个方向的同门们正在为导师“非洲本土作家的文学发展”的课题纠结要不要亲自去一趟刚果而发愁的时候…
这样一对比,我依然是幸福的。
疑问二:你们是不是毫无压力?
答:“三种活法,都不轻松。”
据权威统计,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最低的是法学,就业率垫底的十个专业中,文科类专业占了八个,当然这个数据不单单指本科生,还有研究生!
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文硕出现了下面三种典型。
第一种”安贫乐道”类,同门李师姐说,还是毕业后老实当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吧,市重点高中考不上,考县重点,高中老师选不上就考一个初中老师,“专业给自己的选择不太多,我还是求稳吧”。
此外,跟她有同一个选择的人数甚至占据了文硕中的半壁江山——哲学的师姐想当政治老师,历史系的当历史老师,艺术类的当美术老师,甚至包括法学的、社会学的也争先恐后地加入考教师资格证的行列。
浩浩荡荡的教师预备队伍,不知道能不能装得下…
第二种“发挥余热”类,新闻系张师姐立誓要把本专业发扬光大的, 在校期间每年规定自己必须精读一百本中外书籍,深度分析一百篇新闻报道,投文章、改文章、写文章,不断考等级证书,自费参加写作或口才方面的培训和高大上的实习机会,想当大作家,想当大记者,当媒体人…
三年后造化弄人,她只签了一家国企的人力资源,她哈哈一笑,“等我展现完天生的管理者气质,早晚会“杀”回去的。”
第三种“无拘无束”类,学哲学的周师兄从开始的热爱到铁了心要脱“坑”,跨界转行已经变成写论文外唯一的动力源泉,买逻辑运算有关的书籍,自学计算机操作,看基金入股票。
费了大半年才找到工作的他大发感慨 “若岁月重来,我也选做工程师或医生”。放下笔墨,拿起螺丝刀或手术刀,全神贯注地跟大家一起完成一件机械的运作或者一台完美的手术,成就感是十篇文章无法比拟的。
总结
文科的我们确实看起来过得很“开心”——大部分时间没有导师管,大早上也不需要去办公室打卡,没有实验设备所以不需要去实验室,文章不需要原理图所以也不要用软件学画图…
但不要忘了,我们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辨、写作和阅读。有时需啃书填补,有时需肆意放空,但每时每刻总要跟自己的大脑较劲。理科会有绘图和实验的乐,文科也有提笔难言之痛。矛与盾皆有所长亦有所短,没有白来的成功,SCI让理科生愁苦了脸,核心和C刊也会让我们半夜失眠,操碎了心。
SCI让理科生愁苦了脸,核心和C刊也会让我们半夜失眠,操碎了心。
犹记得硕士开学的第一天,七十岁的老院长说过的一句话“付出了几分,就会得几分,你肚子里有多少货,一句话就可见功底,是想潇洒三年还是轻松三十年,自己选择…”
正青春,每个人都只拥有一片美好年华,不留遗憾,不负韶华。共勉!
来源:募格学术
ID:mugexueshu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 个回复
边缘徘徊 - 对话与故事 生命的全部
赞同来自: 刘畅他祖宗
你肯定也觉得自己被支配了...
所以,我想为文科狗说两句:
技术会奴役人类,
文化会激活人类,
技术与文化同时进步,才不会让世界失去乐趣。
多伦多安妮 - 升学|转学|签证|移民专业户微信yeducation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