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掷千金,有人处处算得精,同为留学生,开销为何差那么多?

国外物价比国内低?想太美



出国留学意味着物价环境的改变。很多人因为购物网站以及媒体的影响,认为国外,尤其是美国的东西比中国的便宜很多。其实这样说不够全面。

关于不同城市的生活物价,推荐大家用下面这个网站去查看对比(https://www.expatistan.com/cost-of-living)。上面列举了全球228各主要城市在衣食住行多各方面的物价水平对比,而且物价会实时更新,根据最新汇率进行换算。
 
QQ图片20160920093656.png
 
从图上可以看出,虽然国内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物价已经比较高了,但是和美国、英国、澳洲的同等级大城市相比,物价水平还是要低出不少。比如全球最贵的城市之一纽约,物价指数277,而国内最贵的上海只有159。

除了大型城市,中国和美国同等级的中小型城市直接的差距也是很大。
 
QQ图片20160920093705.png
 
当把中国最贵的上海和美国最贵的纽约来比,会发现美国的便宜主要体现在穿上。此外奶制品,汽油,一些卫生用品,和一些电子产品相对国内也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但是公共交通和住的高成本使得总成本依然是比国内同类城市高的。

所以,有些留学生觉得当地物价贵,有的觉得还好,关键在于他们比较的参照物。如果一个学生从国内一线城市去美国的中小城市留学,可能会觉得物价差不太多,可反过来,国内二线城市的同学去美国的大城市留学的话,就会觉得物价太高。

正因为不同的商品物价差异不同,很多刚出国的学生特别喜欢换算价格。具体说,就是每当买东西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开始乘以汇率,换算成人民币的价格和国内的物价对比。如果发现东西算下来比国内的贵,有的人就会选择不买或者少买。而如果发现比国内的东西要便宜,就会觉得好像赚到了,会经常买,甚至不是那么需要的时候也买。

拿我生活过的澳洲为例,曾经有段时间盛产香蕉的北部昆士兰州遭遇洪水,香蕉主受灾严重。政府为了补贴他们的损失,把香蕉的价格调整到接近15澳币一公斤,这个价格至少是平常的5倍,很多留学生即便爱吃香蕉也会对这个价格望而怯步。之后灾情好转,香蕉又开始大量供应了,价格也重新回归市场的调控下,最便宜的时候只要0.99澳币一公斤,很多留学生看到这个价格时觉得实在太划算了,疯狂买香蕉吃。

在新物价环境里,有人会因为价格贵放弃一些本来喜欢的东西,也会因为廉价开始尝试一些之前少用的东西。因为大多留学生的经济来源基本是家长,在自己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时候会对物价比较敏感。随着对当地生活的熟悉,加上不少学生开始打工自己获取收入后,他们在消费上的选择就会放开一些。

该花的钱要花,但什么是该花的?



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在国外,有的东西贵,但是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不花。但是,怎么样界定什么钱是应该花的呢?

有学生花几万刀买一辆高档车,但是要上网淘二手的教科书。有学生衣橱里塞满了光鲜亮丽的各式衣服,但是在超市里买个葡萄都要来回比价。
 
QQ图片20160920093714.png
 
经济学上,我们会区分Needs和Wants。Needs,需求,指的是你必须要有的,没有就无法生存的东西,比如说食物之类的可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东西。Wants,渴求,指的是你想要拥有的东西,他们不是必须的,但是有了会给你带来快乐,比如音乐这类可以满足你心理以及精神上追求的东西。

人们会有购买行为的本质是因为某种痛点得到了持续的满足。这种痛点有时候是是一种很实在的需求,如果不解决这个痛点,麻烦会持续下去。比如有的留学生受不了天天吃三明治,选择去中餐馆消费,或者在公共交通不方便的小城市生活一定要买车代步。

但也有很多消费行为是被一些更加隐蔽的心理层面的渴求所决定的。比如很多留学生,尤其是在美国的,会因为那里的名牌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以及汽车之类的物价比国内低,花很多钱购物。虽然在不少国内的家长和媒体看来,这些购物行为就是乱花钱,因为他们购买的东西的数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需求needs。但是在学生看来,这些购物可以满足他们多重的心理渴求wants。

获得优越感,赚到差价



用相对划算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让人感觉占到了便宜。这点在买高档汽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根据CNBC的一个采访,很多留学生的购车预算在在2-6万美元之间,这样的价格允许他们在美国买到奔驰、宝马和凌志这类比较体面的车,而在中国则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QQ图片20160920093723.png
 

所以,当听到国内的朋友羡慕的说「这东西真好真划算,还是国外购物方便」时,不少留学生会觉得满足了他们出国的优越感,因为只有身在国外才能享受到这种赚差价的购物体验。

获得刺激,排遣寂寞



购物本身也是一种排遣寂寞的方式。神经学研究已经表明,在购物过程中,人脑会释放多巴胺,一种可以让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所以,女生们说的不开心就去买买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且正因为购物会让你感到愉悦,你会不停的重复这个行为。很多留学生,特别是在小一点城市,缺乏娱乐选择的地方,会选择周末进城买买买作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因为购物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刺激和兴奋,不仅平衡了生活的单调,也可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而且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当猴子发觉只要连按10次按钮就能获得奖赏时,他脑内的多巴胺从一开始按按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分泌了,而且正是这种多巴胺的分泌让猴子可以继续保持按按钮,直到拿到奖赏。这个结果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熟悉的网购?
 
QQ图片20160920093732.png
 
在网购时代,我们往往会花上更长的时间浏览打折网页,查看对比价格,即便最后什么都没有买,但是这个行为本身就有奖赏性,会让人感到愉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喜欢刷淘宝(根据国内报道,近九成的留学生会网购),东西便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等包裹的过程会让人产生期待和兴奋,这些都可以帮留学生驱赶平时无聊和寂寞的情绪。

获得认同,融入圈子



留学生所处的年纪很需要自我表达,也很在意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特别是有些学生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学业繁忙,没有很多精力顾及形象打扮。出国以后,会发现国外的同龄人在自我形象上做了很多管理,比如女生很多都会化妆,男生会打理发型。为了融入新的环境,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留学生的身份,很多学生会在自己的外表以及装备上做一点投资,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需要强调的是,消费只是一种方式来满足这些心理渴求。感到寂寞无聊,除了买东西,也可以去运动,或者谈恋爱。虽然这些选择也离不开钱,但是比起单纯的依靠物质来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通过运动或者建立亲密关系而得到的心理满足会更持久。

什么是不良的消费观?



每个人的消费观和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该花的钱一定是满足了一个人的实际需求以及心理渴求。但是,有人觉得因为心理渴求进行的消费就是攀比和虚荣,其实也未必。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消费行为和经济能力是否匹配。

对于身家殷实的留学生来说,选择买房而不是租房并不是单纯为了炫耀,而是出于安全、方便以及投资的角度。国内外媒体对于留学生在海外买豪宅的过度渲染,让很多人以为留学生都是花钱如流水的「富二代」,确实有误导之嫌。

但是,留学生中确实也存在不良消费观,也就是消费与个人经济实力不符合,并且对个人生活质量以及人际关系造成了影响。比较常见的两种就是过度节俭以及强迫性购物。
 
QQ图片20160920093741.png
 
在金融心理学家布拉德·克朗茨(Brad Klontz)在他所著的《金钱背后的心理》(Mind Over Money)一书中,过度节俭被定义为在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下,仍对一切消费深恶痛绝。消费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获得了快乐,而是一种充满自责的痛苦。只去买打折的便宜衣服或者干脆不买,假期不去旅行玩窝在家里,为了少花钱不去和朋友聚会甚至蹭吃,这些行为看起来能省下很多钱,但是却带不来内心真正的快乐,因为自己的很多渴求被否认了,而且也会被人认为小气无趣而渐渐疏远。

另一种强迫性购物,简单说就是「购物成瘾」,迷恋买东西当下的快感,买回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常常搁置、废弃或者囤积。虽然把购物当作是逃避焦虑的方式,但是不断的购物导致经常刷爆卡或者需要编造各种理由问家人朋友要钱,让周围的人产生反感。

过度节俭是一味的压抑了心理渴求,强迫性购物是过度放大了心理渴求,两种不良消费行为都与个人的经济购买力不匹配,而且影响生活质量,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怎样合理花钱?



对于经常喜欢省钱,不太舍得花钱的消费者,金融心理学家会建议购物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使用信用卡,而不是现金,因为看不到具体的钱会削弱花钱的痛苦感。除此之外,可以多选择一些预付的或者捆绑式的产品。比如旅游的时候提前买好一些团购的优惠卷。通过把消费行为和付款行为分开,可以让你在体验服务的时候更专注于服务本身,而不是花了多少钱。而且通常情况下,这类提前付款的产品会有一定的优惠。

另外,在购买的时候要多考虑长远的收益,比如一件好看的连衣裙可以在party以及今后的面试场合穿着,去瑜伽课不仅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结交新的朋友。最后,可以在每个月预留一些资金来犒劳自己。比如把每天因为精打细算剩下来的钱集中起来在月底的时候去看一次电影,吃一顿好吃的。
 
 
QQ图片20160920093749.png

 
而对于喜欢买买买的人,金融心理学家则建议购物的时候要多用现金,因为卡上虚拟的数字无法让人感受到花费的具体金额,容易出现花费过度或者透支的现象。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定购买计划,把必须要买的东西和想要买的东西分开。告诉自己有些东西可以暂时先不买。即便只是推迟购买的时间,也可以减少当月的花销。对于一些月光族来说,也是改进的一小步。

也可以给购物设置一些小障碍,比如给银行卡设定限额,给浏览购物网站的时间设定上限,或者是安装记账软件,每天推送通知你今天的开销,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醒自己每天的消费行为。最后,也是相对来说最有效果的,就是需要找人监督自己的消费行为,可以是家人,亲友,或者专业治疗师,让他们来提醒你有些开销并不是真的有需求,而是消费本身带来的快感让你忍不住想买。
 
 
来源:留学心理程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