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事件之后我才明白北美大学里的门为什么设计成这样
起初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为了方便提重物的人以撞击或依靠的形式开门而考虑的设计。但1月1日上海的踩踏事故之后,小编才意识到这种设计的背后有的是曾经让人追悔莫及的教训和人文关怀。
谁都没有想到2015年以一场36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拉开了帷幕。平时看似安静祥和的人群一旦达到一定的密度就容易瞬间变成一堆火药酿成不小的惨剧。很多人开始反思如何避免公共场所出现类似情况。其实即便是发达的欧美国家也很难避免公共场所的踩踏事件的出现,但他们尽可能的采取了预防措施。
广场、车站、学校、医院和娱乐场所,这些公共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考虑到预防踩踏的因素。1883年6月16日,英国桑德兰市(Sunderland),很多儿童在观看演出时发生踩踏,183名儿童死亡。之后,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的公共娱乐场所都必须使用安全逃生门。这种门上装有一个横杠,不管这种门锁还是没锁,横杠上的压力达到某个数值,门就会自动开启。这个法案至今仍有法律效力。
而美国很快效仿英国的相关法规,也规定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商场和学校等人员容易密集聚集地区需要安装这类防拥挤踩踏的门。这类门锁比普通门锁要贵出不少,但由于强力的行政干预和极高的公共安全标准,没有哪所学校不会采用这种设计的门。
在中国,除了一些外资的大型商场随处可见这种一个多世纪前的古老发明,其他地方却很少见到。
另外一种推门的设计
除了在门上下功夫,欧美院校的安全措施还有很多,比如每个重要出入口都会在项目位置设置逃生路线图
没有谁想看到惨剧的发生,即便我们采取再多的补救措施,但人一旦缺乏安全的意识则一切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欧美的公共场所的这种设计也是来自于无数不幸的惨剧的教训。
来源: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