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微信惹祸?数名中国人入境加拿大遭遣返...
查税、遣返、关小黑屋……海外生活“离不开”的微信,为何竟成了华人的“烫手山芋”?
2016年2月,数名中国人因微信表情包“太黄”、入境加拿大时遭遣返。
当时,这个消息令不少吃瓜群众着实震惊了一把:原来玩微信也是有风险的啊!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那之后短短1年时间,微信,这个火遍大江南北、深受海内外华人喜爱的即时通讯工具,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诸如“遣返”“关小黑屋”等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微信谈论海外生活,父女双双被遣返
微信透露求学目的,留学生返美时被遣返
在校生合伙开微信私厨,被举报或面临遣返
还没等有些人醒过神来,最早提出严查社交媒体的美国,最近又“发大招”了。
据《纽约时报》报道,上周,美国所有大使馆都收到了来自国务卿蒂勒森的一份外交电文,其中明确要求领事官员全面加强签证审核,并毫不掩饰地表示:获得签证的过程将会变得更加困难,时间也会更长!
而加强审核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明确指出了签证面谈时要求被问到的领域,其中包括过去5年使用过的社交媒体账户名称。
至于对象,游客、商务旅客和美国公民的亲属统统在列。
其实,针对这一点,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凯利(John Kelly)早在2月就曾表示,各地使馆未来进行背景审查时,可能询问签证申请人社交媒体帐号的密码。
令某些人更加心惊胆战的是,加拿大最近也首开先河,把社交媒体审核的时间从入境前延长到了入境后、甚至是在加生活数年后;审核的执行单位也从移民局扩大到了国税局。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一位移加多年的老移民最近感觉被国税局“盯上了”,原因是过去十几年报税一切顺利,今年却被税务局怀疑漏报收入,要求他提交几年的银行账户记录和信用卡资料。
他自己分析后发现,可能是社交账户被国税局查到了,上面有他一家人常常驾驶名车出入,时不时吃高级料理,一年几次国外旅游的各种记录……
在大家眼中一贯“土气”的加拿大终于洋气起来,连国税局也在与时俱进,通过翻看各种社交媒体,包括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等来追查逃税。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不是好消息。
像某些人建议的那样,在入境前将微信等社交媒体卸载,的确可能避免一些隐患,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入境后长期居住,再遭遇国税局检查,这一招就不灵了。
毕竟,微信在海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看来是无可替代的,总不能一直删了不用吧?
有人感叹,自从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了国外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参考,微信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舍弃不用是不可能的,但用时又必须小心翼翼。
但小编认为,烫手的不是微信,而是某些人心里的小企图;微信只是如实记录了这些你不希望被某些对象(如海关、国税局)看到的小秘密,它绝不应该为“遣返”“查税”背锅。
比如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些遣返案例,背后都有其重要诱因:
被遣返的父女:海关官员发现,在这位中国爸爸与妻子的微信对话中,大量提及了在美国买房、生活,女儿在美国上学等信息。于是官员认定,这对持旅游签证入境的父女有移民倾向,不仅当场遣返,还责令他们五年内不得入境美国。
被遣返的留学生:在微信聊天中向朋友透露,“我不喜欢这个学校,只是临时挂一下身份”,因而被海关质疑其所在学校不正规,且认为她有移民倾向,让她进了“小黑屋”,随后遣返回国。
被举报的在校生:30多名中国留学生合伙开了一家微信私厨、售卖甜品,本身就违反了美国法律,包括公司注册、收入报税等等。
再比如那位被查税的老移民,如果不是被怀疑其较高的生活水平和报税情况不相符,加拿大国税局也不会找上门。
看到这里,你还要怪微信吗?
最后,小编想给出境游客、留学生和华侨华人们提两个建议。
首先,无论身处何方,坚守诚信准则。
包括微信在内,社交媒体编织的信息网络虽给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制造了更多透彻了解一个人的渠道。
入境也好,报税也罢,一时蒙混过关并不等于一世安稳,事后被查出、接受惩罚,后果可能比一开始就坦白要严重得多。
第二,拿什么签证,就干什么事。
留学生就要以学业为重,代购、微商虽有商机,但若因眼前利益而影响了学业,无异于丢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真想打工或开公司,也请务必遵守所在国相关规定。
想拿绿卡,就应凭本事争取、按流程申请。一开始就抱着“黑”下去的想法,揣着旅游签证“一去不返”,除了自己要面对一条遥遥无期、充满艰辛乃至危险的异国之路,长此以往,还会给整个族裔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来源:中国侨网
2016年2月,数名中国人因微信表情包“太黄”、入境加拿大时遭遣返。
当时,这个消息令不少吃瓜群众着实震惊了一把:原来玩微信也是有风险的啊!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那之后短短1年时间,微信,这个火遍大江南北、深受海内外华人喜爱的即时通讯工具,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诸如“遣返”“关小黑屋”等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微信谈论海外生活,父女双双被遣返
微信透露求学目的,留学生返美时被遣返
在校生合伙开微信私厨,被举报或面临遣返
还没等有些人醒过神来,最早提出严查社交媒体的美国,最近又“发大招”了。
据《纽约时报》报道,上周,美国所有大使馆都收到了来自国务卿蒂勒森的一份外交电文,其中明确要求领事官员全面加强签证审核,并毫不掩饰地表示:获得签证的过程将会变得更加困难,时间也会更长!
而加强审核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明确指出了签证面谈时要求被问到的领域,其中包括过去5年使用过的社交媒体账户名称。
至于对象,游客、商务旅客和美国公民的亲属统统在列。
其实,针对这一点,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凯利(John Kelly)早在2月就曾表示,各地使馆未来进行背景审查时,可能询问签证申请人社交媒体帐号的密码。
令某些人更加心惊胆战的是,加拿大最近也首开先河,把社交媒体审核的时间从入境前延长到了入境后、甚至是在加生活数年后;审核的执行单位也从移民局扩大到了国税局。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一位移加多年的老移民最近感觉被国税局“盯上了”,原因是过去十几年报税一切顺利,今年却被税务局怀疑漏报收入,要求他提交几年的银行账户记录和信用卡资料。
他自己分析后发现,可能是社交账户被国税局查到了,上面有他一家人常常驾驶名车出入,时不时吃高级料理,一年几次国外旅游的各种记录……
在大家眼中一贯“土气”的加拿大终于洋气起来,连国税局也在与时俱进,通过翻看各种社交媒体,包括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等来追查逃税。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不是好消息。
像某些人建议的那样,在入境前将微信等社交媒体卸载,的确可能避免一些隐患,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入境后长期居住,再遭遇国税局检查,这一招就不灵了。
毕竟,微信在海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看来是无可替代的,总不能一直删了不用吧?
有人感叹,自从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了国外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参考,微信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舍弃不用是不可能的,但用时又必须小心翼翼。
但小编认为,烫手的不是微信,而是某些人心里的小企图;微信只是如实记录了这些你不希望被某些对象(如海关、国税局)看到的小秘密,它绝不应该为“遣返”“查税”背锅。
比如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些遣返案例,背后都有其重要诱因:
被遣返的父女:海关官员发现,在这位中国爸爸与妻子的微信对话中,大量提及了在美国买房、生活,女儿在美国上学等信息。于是官员认定,这对持旅游签证入境的父女有移民倾向,不仅当场遣返,还责令他们五年内不得入境美国。
被遣返的留学生:在微信聊天中向朋友透露,“我不喜欢这个学校,只是临时挂一下身份”,因而被海关质疑其所在学校不正规,且认为她有移民倾向,让她进了“小黑屋”,随后遣返回国。
被举报的在校生:30多名中国留学生合伙开了一家微信私厨、售卖甜品,本身就违反了美国法律,包括公司注册、收入报税等等。
再比如那位被查税的老移民,如果不是被怀疑其较高的生活水平和报税情况不相符,加拿大国税局也不会找上门。
看到这里,你还要怪微信吗?
最后,小编想给出境游客、留学生和华侨华人们提两个建议。
首先,无论身处何方,坚守诚信准则。
包括微信在内,社交媒体编织的信息网络虽给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制造了更多透彻了解一个人的渠道。
入境也好,报税也罢,一时蒙混过关并不等于一世安稳,事后被查出、接受惩罚,后果可能比一开始就坦白要严重得多。
第二,拿什么签证,就干什么事。
留学生就要以学业为重,代购、微商虽有商机,但若因眼前利益而影响了学业,无异于丢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真想打工或开公司,也请务必遵守所在国相关规定。
想拿绿卡,就应凭本事争取、按流程申请。一开始就抱着“黑”下去的想法,揣着旅游签证“一去不返”,除了自己要面对一条遥遥无期、充满艰辛乃至危险的异国之路,长此以往,还会给整个族裔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来源:中国侨网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 个回复
iris辰星教育 - 口碑就是最好的营销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