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申请法学院:人算不如天算
律师在华人心目中,是理想职业之一。收入优渥,受人尊敬。作为北美收入最高,社会地位最高的职业之一,很多华人留学生都以法律专业为自己想要申请的专业。可是法律专业申请难,就读难,毕业难,下面我们来看看wondering和LG分享的他们关于申请法学院的跌宕起伏的经历。
a. 考试: LSAT和TOEFL
在美加申请法学院, LSAT是必过的一关. LG在国内工作之余考了一次LSAT, 成绩不算太理想. 到加后去年十月又考了一次, 比上次还低了一分 (汗一个~~). 考过LSAT的同学都知道, 这个考试不是一般的折磨人, 对外国人如此, 对本地学生也如此. 所以他决定就用这个分数申请了, 希望多年的工作经验能帮上忙.
除了LSAT, LG还需要提供语言水平测试成绩, 加拿大的大学基本都认可托福和雅思. 考虑到还要申请美国大学, 他选了考托福. 加拿大的法学院一般要求新托福成绩100, 说是对应老托福的600分(其实比考老托的600要难多了, 这是后话). 我以前考过老托福, 650分. LG同学自认为英语不比我差, 也没做什么准备就自信满满去考新托福, 结果成绩出来一看, 99, 当时想起打拖拉机时常说的一句话: 三十五, 白辛苦!后来长登之后, 他又在准备LSAT之余做了些新托福的练习题, 在温哥华又考了一次, 这回分数是整100, 总算将就着能用, 呵呵。
b. 选校与申请
其实也没什么可选的, 加拿大的法学院就那么十几所. LG只打算申请UBC和安大略的几所学校, 其他地方他都不想去.
安省的申请是通过一个机构统一进行的, 不用逐一递交. 但是这个机构对申请材料的要求很多, 推荐信都要求推荐人直接邮寄给他们, 而不能由申请人代寄. LG本来在国内里已经开好了推荐信, 这时只好再联系国内的几位推荐人, 跟他们解释如何填推荐表, 寄往何处等等. 给大家都添了不少麻烦.
除了推荐信, 另外一个重点是个人陈述. LG不打算按普通学生类别申请, 因为这个类别的申请基本是按LSAT和GPA的分数来录取的. 他过去了经验起不了作用, LSAT成绩又不高. 对他来说比较合适的是按mature类别来申请. 这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的, 录取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按这个类别来申请, 个人陈述就变得非常重要. LG在这上面也花了不少时间, 精心炮制出一份对所有优点无限放大, 对所有缺点避重就轻的个人陈述.
至此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基本都有了, 还剩下一项是成绩单. LG在国内都开好了, 我们本来认为这是最简单的一项. 没想到后来还出了些小故障. 有一个大学又要求LG去做清华认证和出WES报告(把百分制转成四分制),
c. 等
去年十一月中LG同学把所有申请都提交了. 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对此我们是有思想准备的, 因为所有学校都是把mature申请人放在最后才评估. 估计要等到四五月份才会有消息. 没想到今年因为经济危机, 申请人数量剧增, 学校审理速度极慢. 更有甚者, LG最想去的渥太华大学在还没有开始审理mature申请时就已经把今年所有的录取名额用完了!
最早来消息的是多伦多大学, 是拒信. 多大竞争激烈, 也在情理之中. 之后不久西安大略的拒信也到了, 这也不算意外. 再后来连温莎这个LG最不想去的地方竟然也来拒信了, 弄得他很郁闷, 开始幻想是不是个人陈述把自己写得太完美了, 温莎怕录取他他也会拒绝, 于是就先下手把他拒了, 呵呵。
转眼到了六月中, UBC的拒信终于到了. 这时安省还有三个学校没有消息, 按照LG想去的顺序分别是: 渥太华, 约克和Queens. 这几个学校第一轮的录取都结束了, 现在还没消息的一般来说只有两个结果: 一是waitlist, 等着有人录取了不来, 再空出新位子; 二是直接拒. 从法学院论坛上的讨论来看, LG同学被他们录取的希望是越来越渺茫了...
LG唯一申请的一所美国法学院是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 这还是做为Plan B来申请的. 考虑的是万一加拿大一个学校都没进去, 也得念点儿什么, 总不能就闲着了吧.
与拖拖拉拉的加拿大大学比起来, 美国学校的效率确实高多了. LG去年十二月初交的申请, 今年二月初就来了录取通知. 效率高是有原因的, 这个学校是公立大学, 每年都能得到华盛顿州政府的资助. 今年因为经济不好, 州政府决定减少拨款. 学校就得多开源. 法学院, 商学院一向都是美国大学创收的主要来源, 估计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录取得那么痛快 - LG到美国上算国际学生, 学费一年近三万美元, 比本地学生高很多. 所以说金钱就是效率
其实去美国读书还有一个难题, 就是如何满足五年住满两年的问题. 他如果真去那边上, 明年该换枫叶卡的时候肯定是住不够两年的. 有人说从陆路进出美国没有记录, 换卡时可以说自己就一直在加拿大, 查不出来. 这个做法是有风险的, 还不如采取晚换枫叶卡的办法.
无论如何, 手里攥着一个保底学校, LG被以温莎为首的加拿大学校们伤害的感情总算得到了一些补偿。
前面说到, 一直等到六月中, LG手上还是只有华盛顿大学这一个录取通知. 给渥太华打了几次电话, 都是说正在review,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决定. 如果去美国, LG还要办F1签证, 也不能拖得太久. 再加上我们租房搬家, 要提前通知物业. LG毅然决定不等剩下那三个安省的学校了, 去美国算了.
说干就干,LG在美国大使馆网上预约了签证时间,准备七月份就去签证。给HSBC的客户经理打了电话,咨询了在西雅图分行开户的手续。不过他心存侥幸,每天还密切关注电子邮件,希望加拿大剩下的几所学校,特别是渥太华能有消息。可是事与愿违,这些学校一点动静都没有,现在已经开始放假了,想来也没什么希望了。
按照既定方针,LG去西雅图读书的话,我们就在white rock一带租个独立屋,他周末和放假时都可以开车回来。经过一周的看房,我们基本上物色到了满意的房子。上周一早上,LG约了房东去签约,出发之前他还习惯性地查了邮件,加拿大的大学什么消息都没有。谁知签完约回到家,一封来自渥太华大学的电子邮件正静静地躺在邮箱里等着他呢,录取了!
这个意外的邮件把我们原来的计划都打乱了。我心里又开始矛盾了:如果只有我和儿子两个在这边,显然是住在metrotown更方便,搬去white rock太远了。但是我们真是非常喜欢新租的房子和社区,儿子还一直嚷嚷着要养狗。
这次LG比较坚定,没给我留反悔的时间,趁我开会的功夫就去公寓管理员那里把搬家的手续都办了。既然木已成舟,我也就将计就计了,呵呵。
等了半年多,总算有了个理想的结果。整个申请过程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
今天在CBC看到新闻, 渥太华大学法学院今年收到3500份申请, 到目前为止录取了210人, 看来LG同学还算走运, 因为这新闻上说有600份申请被忽略了, 完全没有进行评估. 真是有点后怕...
1. 找公寓
定了去渥太华,LG开始研究住的问题。可能的选择如下:
- 学校宿舍:一般是两到四人合住的公寓,各有卧室,共用客厅和厨房,带基本家具,就在校园里。现在可能已经过了申请期限,希望不大,但还可以试试。
- 学校周边的公寓:已经初步联系了几家,都说还有9月1日入住的房子。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到八月底过去时再签合同,现在签又没有实际看到房间,有些不放心。LG有个朋友在渥太华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以前也是这个法学院毕业的,现在还住在那附近。我们准备公寓选得差不多了,就请他帮我们去看看。希望七月之内能把公寓确定下来。
经过一周的调查研究, 联系了四家, 现在基本定了一个一室的高层公寓, 在Rideau河边, 步行十分钟到学校. 正在签合同的过程中, 也顺便学习了一下安省租房的规定. 与BC主要的不同是:
a. 没有明文规定security (damage) deposit. 安省规定房东可以在签订合同的前一天或当天要求房客支付一个月的租金做deposit, 但这笔钱只能用于将来支付最后一个月的房租, 不能用于补偿房屋损坏, 清洁之类的费用.
b. 房客结束合同要提前60天通知, 而不是BC的30天. 这么算一下, 想9月1日搬出去的人都应该在6月底就通知过房东了. 本来以为7月底还能出一些新的房子, 现在看来不会了. 房东现在手上有的空房就是所有的了.
现在合同签了, 押金交了, 租房这件大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2. 选课
下周学校要求新生完成选课。一年级基本都是必修课,一共有六七门。不过每门课都开有好几个班,由不同的教授讲,用的教材,授课方式,考试方式都不同。这几天LG都在研究课程表, 这些教授以前的课程大纲和考试题目。希望避开要求太严格的,讲课没逻辑不清楚的,或者课程结构不好的。总之一切以容易蒙混过关为准,呵呵。
最后看看了选课的结果,发现LG选中的竟然多半是女教授的课程。其实我在美国上的时候,感觉学得最累的一门课就是个女教授讲的,每次留的作业极多,而且上课特别爱提问。Anyway,我没在加拿大读过书,没有发言权,只能祝LG同学good luck了
浏览学校课程时,发现第一语言不是法语的学生还可以免费注册法语课,而且最后成绩不算在GPA里,不用担心学得不好影响总平均成绩。而且学校的各种文件表格都是法语在前英语在后。到底是在首都,明显对法语重视很多。
3. 临行准备
目前的计划是八月的最后一周,我们俩人开车去渥太华。LG本想把X5留给我,开Camry过去。可是Camry是在我的名下,要先过户给他,不然到了那边上牌上保险都会很麻烦。今天我们去咨询了过户手续,发现当初我买的一个特别针对新车的保险是不能过户的,另外买车时送的终生免费换油到了那边也不能用了。再考虑到那边冬天的气候,最后只好改为开X5走。想想崭新的BMW,我只能开两个多月,就要让他一个人独享三年,我真不甘心哪。LG还在旁边假装安慰,说咱们开过去的路上,四千公里全让你一个人开 ,这是要累死我啊。
加拿大大学 - 想说爱你不容易
a. 考试: LSAT和TOEFL
在美加申请法学院, LSAT是必过的一关. LG在国内工作之余考了一次LSAT, 成绩不算太理想. 到加后去年十月又考了一次, 比上次还低了一分 (汗一个~~). 考过LSAT的同学都知道, 这个考试不是一般的折磨人, 对外国人如此, 对本地学生也如此. 所以他决定就用这个分数申请了, 希望多年的工作经验能帮上忙.
除了LSAT, LG还需要提供语言水平测试成绩, 加拿大的大学基本都认可托福和雅思. 考虑到还要申请美国大学, 他选了考托福. 加拿大的法学院一般要求新托福成绩100, 说是对应老托福的600分(其实比考老托的600要难多了, 这是后话). 我以前考过老托福, 650分. LG同学自认为英语不比我差, 也没做什么准备就自信满满去考新托福, 结果成绩出来一看, 99, 当时想起打拖拉机时常说的一句话: 三十五, 白辛苦!后来长登之后, 他又在准备LSAT之余做了些新托福的练习题, 在温哥华又考了一次, 这回分数是整100, 总算将就着能用, 呵呵。
b. 选校与申请
其实也没什么可选的, 加拿大的法学院就那么十几所. LG只打算申请UBC和安大略的几所学校, 其他地方他都不想去.
安省的申请是通过一个机构统一进行的, 不用逐一递交. 但是这个机构对申请材料的要求很多, 推荐信都要求推荐人直接邮寄给他们, 而不能由申请人代寄. LG本来在国内里已经开好了推荐信, 这时只好再联系国内的几位推荐人, 跟他们解释如何填推荐表, 寄往何处等等. 给大家都添了不少麻烦.
除了推荐信, 另外一个重点是个人陈述. LG不打算按普通学生类别申请, 因为这个类别的申请基本是按LSAT和GPA的分数来录取的. 他过去了经验起不了作用, LSAT成绩又不高. 对他来说比较合适的是按mature类别来申请. 这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的, 录取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按这个类别来申请, 个人陈述就变得非常重要. LG在这上面也花了不少时间, 精心炮制出一份对所有优点无限放大, 对所有缺点避重就轻的个人陈述.
至此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基本都有了, 还剩下一项是成绩单. LG在国内都开好了, 我们本来认为这是最简单的一项. 没想到后来还出了些小故障. 有一个大学又要求LG去做清华认证和出WES报告(把百分制转成四分制),
c. 等
去年十一月中LG同学把所有申请都提交了. 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对此我们是有思想准备的, 因为所有学校都是把mature申请人放在最后才评估. 估计要等到四五月份才会有消息. 没想到今年因为经济危机, 申请人数量剧增, 学校审理速度极慢. 更有甚者, LG最想去的渥太华大学在还没有开始审理mature申请时就已经把今年所有的录取名额用完了!
最早来消息的是多伦多大学, 是拒信. 多大竞争激烈, 也在情理之中. 之后不久西安大略的拒信也到了, 这也不算意外. 再后来连温莎这个LG最不想去的地方竟然也来拒信了, 弄得他很郁闷, 开始幻想是不是个人陈述把自己写得太完美了, 温莎怕录取他他也会拒绝, 于是就先下手把他拒了, 呵呵。
转眼到了六月中, UBC的拒信终于到了. 这时安省还有三个学校没有消息, 按照LG想去的顺序分别是: 渥太华, 约克和Queens. 这几个学校第一轮的录取都结束了, 现在还没消息的一般来说只有两个结果: 一是waitlist, 等着有人录取了不来, 再空出新位子; 二是直接拒. 从法学院论坛上的讨论来看, LG同学被他们录取的希望是越来越渺茫了...
美国大学 - 金钱就是效率
LG唯一申请的一所美国法学院是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 这还是做为Plan B来申请的. 考虑的是万一加拿大一个学校都没进去, 也得念点儿什么, 总不能就闲着了吧.
与拖拖拉拉的加拿大大学比起来, 美国学校的效率确实高多了. LG去年十二月初交的申请, 今年二月初就来了录取通知. 效率高是有原因的, 这个学校是公立大学, 每年都能得到华盛顿州政府的资助. 今年因为经济不好, 州政府决定减少拨款. 学校就得多开源. 法学院, 商学院一向都是美国大学创收的主要来源, 估计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录取得那么痛快 - LG到美国上算国际学生, 学费一年近三万美元, 比本地学生高很多. 所以说金钱就是效率
其实去美国读书还有一个难题, 就是如何满足五年住满两年的问题. 他如果真去那边上, 明年该换枫叶卡的时候肯定是住不够两年的. 有人说从陆路进出美国没有记录, 换卡时可以说自己就一直在加拿大, 查不出来. 这个做法是有风险的, 还不如采取晚换枫叶卡的办法.
无论如何, 手里攥着一个保底学校, LG被以温莎为首的加拿大学校们伤害的感情总算得到了一些补偿。
意外的结局
前面说到, 一直等到六月中, LG手上还是只有华盛顿大学这一个录取通知. 给渥太华打了几次电话, 都是说正在review,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决定. 如果去美国, LG还要办F1签证, 也不能拖得太久. 再加上我们租房搬家, 要提前通知物业. LG毅然决定不等剩下那三个安省的学校了, 去美国算了.
说干就干,LG在美国大使馆网上预约了签证时间,准备七月份就去签证。给HSBC的客户经理打了电话,咨询了在西雅图分行开户的手续。不过他心存侥幸,每天还密切关注电子邮件,希望加拿大剩下的几所学校,特别是渥太华能有消息。可是事与愿违,这些学校一点动静都没有,现在已经开始放假了,想来也没什么希望了。
按照既定方针,LG去西雅图读书的话,我们就在white rock一带租个独立屋,他周末和放假时都可以开车回来。经过一周的看房,我们基本上物色到了满意的房子。上周一早上,LG约了房东去签约,出发之前他还习惯性地查了邮件,加拿大的大学什么消息都没有。谁知签完约回到家,一封来自渥太华大学的电子邮件正静静地躺在邮箱里等着他呢,录取了!
这个意外的邮件把我们原来的计划都打乱了。我心里又开始矛盾了:如果只有我和儿子两个在这边,显然是住在metrotown更方便,搬去white rock太远了。但是我们真是非常喜欢新租的房子和社区,儿子还一直嚷嚷着要养狗。
这次LG比较坚定,没给我留反悔的时间,趁我开会的功夫就去公寓管理员那里把搬家的手续都办了。既然木已成舟,我也就将计就计了,呵呵。
等了半年多,总算有了个理想的结果。整个申请过程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
今天在CBC看到新闻, 渥太华大学法学院今年收到3500份申请, 到目前为止录取了210人, 看来LG同学还算走运, 因为这新闻上说有600份申请被忽略了, 完全没有进行评估. 真是有点后怕...
补记
1. 找公寓
定了去渥太华,LG开始研究住的问题。可能的选择如下:
- 学校宿舍:一般是两到四人合住的公寓,各有卧室,共用客厅和厨房,带基本家具,就在校园里。现在可能已经过了申请期限,希望不大,但还可以试试。
- 学校周边的公寓:已经初步联系了几家,都说还有9月1日入住的房子。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到八月底过去时再签合同,现在签又没有实际看到房间,有些不放心。LG有个朋友在渥太华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以前也是这个法学院毕业的,现在还住在那附近。我们准备公寓选得差不多了,就请他帮我们去看看。希望七月之内能把公寓确定下来。
经过一周的调查研究, 联系了四家, 现在基本定了一个一室的高层公寓, 在Rideau河边, 步行十分钟到学校. 正在签合同的过程中, 也顺便学习了一下安省租房的规定. 与BC主要的不同是:
a. 没有明文规定security (damage) deposit. 安省规定房东可以在签订合同的前一天或当天要求房客支付一个月的租金做deposit, 但这笔钱只能用于将来支付最后一个月的房租, 不能用于补偿房屋损坏, 清洁之类的费用.
b. 房客结束合同要提前60天通知, 而不是BC的30天. 这么算一下, 想9月1日搬出去的人都应该在6月底就通知过房东了. 本来以为7月底还能出一些新的房子, 现在看来不会了. 房东现在手上有的空房就是所有的了.
现在合同签了, 押金交了, 租房这件大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2. 选课
下周学校要求新生完成选课。一年级基本都是必修课,一共有六七门。不过每门课都开有好几个班,由不同的教授讲,用的教材,授课方式,考试方式都不同。这几天LG都在研究课程表, 这些教授以前的课程大纲和考试题目。希望避开要求太严格的,讲课没逻辑不清楚的,或者课程结构不好的。总之一切以容易蒙混过关为准,呵呵。
最后看看了选课的结果,发现LG选中的竟然多半是女教授的课程。其实我在美国上的时候,感觉学得最累的一门课就是个女教授讲的,每次留的作业极多,而且上课特别爱提问。Anyway,我没在加拿大读过书,没有发言权,只能祝LG同学good luck了
浏览学校课程时,发现第一语言不是法语的学生还可以免费注册法语课,而且最后成绩不算在GPA里,不用担心学得不好影响总平均成绩。而且学校的各种文件表格都是法语在前英语在后。到底是在首都,明显对法语重视很多。
3. 临行准备
目前的计划是八月的最后一周,我们俩人开车去渥太华。LG本想把X5留给我,开Camry过去。可是Camry是在我的名下,要先过户给他,不然到了那边上牌上保险都会很麻烦。今天我们去咨询了过户手续,发现当初我买的一个特别针对新车的保险是不能过户的,另外买车时送的终生免费换油到了那边也不能用了。再考虑到那边冬天的气候,最后只好改为开X5走。想想崭新的BMW,我只能开两个多月,就要让他一个人独享三年,我真不甘心哪。LG还在旁边假装安慰,说咱们开过去的路上,四千公里全让你一个人开 ,这是要累死我啊。
原作者:wondering
原文:https://www.ourdream.ca/forums/thread-75029-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问吧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