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205微信群内讨论考试遭“内鬼”举报!200多学生都可能被记过这是要炸啊?!
以前总是有人调侃外国人不知道微信群的力量,这不上一篇51主站的新闻里就有“中国留学生被‘够污’的微信群连累而遭到加拿大海关遣返”的新闻。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转向学校,U of T的校园里最近也有一起因为微信群而“闹大了”的新闻。
事情是这样的,凡是上课的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微信群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然存在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优雅而学术氛围浓厚”的群里大伙们可以尽情地讨论跟上课有关的问题,也可以互帮互助,甚至没事抢抢红包、增加表情包丰富度什么的,何乐不为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时而平静时而欢乐、完全跟教授甚至学校搭不上关系的中国人微信群,却因为一件意外的事情而彻底炸了。。
在上周,小编蜀黍所在的U of T Physics 205这节课迎来了第一次midterm考试。虽说是大家公认的“刷分水课”,然而不付出一些功夫还是不行的,大家也都认真地准备着,在群里能经常看到讨论的题目和解答。考试一共有两场,分为不同section但同一个教授的两场考试。而其中一个section先进“战场”,且大概会在另一个section考前两小时结束战斗。于是乎,这两个小时的间隔时间当然是大家相互交流的机会。
当时在群里,早些考完的同学便像预计的一样开始分享心得,告诉大伙们需要注意的考点。而此时,正好有在复习的同学po出了某次past test的照片,当然考完的同学则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本次考试的原题目,一时间大家可谓陷入了惊喜之中。最后,经过多位考完的同学的鉴定,一致确定教授将某年的past test原卷照搬到了这次考试中。不看不知道,然而一推理吓一跳,紧接着大家马上将目光瞄准了同年的另一套卷子,估摸着教授十有八九会把那另一套卷子当作考卷。
然而这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课本身性质的缘故,教授将考试加上了可以带Aid Sheet的条款。这样一来,一门本身简单的课程 + 一个可靠的考试情报 + 可以带aid sheet的条款,这三个条件相加使得考试开始走向“满分化”和“快速化”。在考试当天,许多同学都快速地完成了考试,并且也如预料的那样考了另一套考卷,可谓喜从天降。不过嘛,就像一部电影里的剧情不会太平稳一样,跌宕起伏的画面才正要悄悄来到。
考试当晚深夜,大伙的微信群里就突然出现了几张之前大伙交流考试题目的截图,让人一头雾水。不过因为考试正正结束的时机,并没有太多人在意和看到这样一个小细节,剩下零星的人也是随意地戏称是不是有人要报警了这类的玩笑话(在此声,我们真的并不清楚到底是谁进行了举报,客观的来说最好不要随便猜忌,然而后边chairman的话印证了“内鬼”的存在)。。。。。不过,这就是一般电影情节的走向,总是有乌鸦嘴应验的那一刻。过了一个晚上,许多检查完邮箱的同学们都收到了教授发来的关于Academic Integrity(学术诚信)的邮件。文中只是简短提到了考试中发生的作弊事件,还有物理部门的chairman将会在下次课中出席并说明具体情况的声明。不过处事久了的人都明白,越短的“新闻”中发生的事情就越严重。。。
时间来到今晚,果不其然地,物理部门的老大来到了现场,跟所有人都详细描述了考试当天发生的情况还有违规的事项。总的来说,也顺便跟同学们讲解一下那些学校认为的学术不诚信的非常见情况(也就是除了抄袭等基本违规情况之外的条例):
1.先行考试的学生使用任何方法透露考题,以及与考试有相关内容的信息。
2.先行考试者将信息告知未考试者后,此被告知者获得了benefits以及任何与考试有关信息(即使后面没考),都视为违规。
3.能带aid sheet的考试中,将获得的benefits抄录在笔记中,获得考试的方便。
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举报者截了图的证据,学校很快将此次的事件视为大规模的违规情况。虽然从微信的头像中无法获得任何涉及者的信息,然而chairman却有她自己的办法查出违规者。方法很简单,在声明中,她告知所有人在去年的考试答案中存在出错的状况,所以任何将这些答案step by step地写上考卷而又“错的一模一样”的学生都会被在调查中视为学术抄袭。同时,因为有标准答案的原因,很多人都会原封不动地把需要用文字说明的题目的答案照抄上去,而这种情况也将被逐个审查。当然chairman也提出给这些涉及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涉及者在截止日前能主动像学校声明自己的违规,就能免于记大过,但是还是会被处以“0分 + 校内记录(不在成绩单出现)”的惩罚。而那些过了截止日没有承认错误的、且在接下来的审查中被定义为有学术违规的人,则会被上报给学校的系主任和学术调查委员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有的人会说这样的,这样的规定十分操蛋而且不公平。的确,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面对一个“可能成立的考题信息”可以做到不动心,做到不闻不问呢?而又有多少人,其实并没有注意到考题而因为做了相似的笔记被莫名其妙地视为学术抄袭呢(因为有aid sheet)?事已至此,大家再多的抱怨也都显得十分苍白,一出原本好好的gpa4.0电影,也就这样在一个“内鬼”举报过后,变成了泰坦尼克式的灾难片、苦情戏。另一方面,作为学校的教授,完全不改选项、不改顺序地照搬以往的考题照例来说是应该被学校禁止的。我们当然可以理解这是这位教授第一次到U of T教书,也打心底希望教授能出的考题简单些。然而就是这次的事件,让学生们因为在aid sheet上写了past test 的答案而身涉学术违规。那么根据chairman所述:“在有人公布了tips后再看past test就算违规”这个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还是更多的是学校的无奈呢。“Prof was not aware that past tests could be found online. She used a past test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she has taught the course....”,这段话截取自学校部门对于教授失误所采取的解释。意思大概就是因为教授是新来的所以她一无所知。。那么这样的解释又跟没有解释有什么差别呢?学生们所面对的可能影响transcript的违规事件就是以这样一种轻描淡写的说辞敷衍过了学校和教授方面的失误吗?
再者,有人会问,“为什么可以确定此次事件祸起微信群”?其实呢,这一切都十分简单。1.在接到邮件后,大家就都在群里开始讨论这一次“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因为在任何的facebook群、twitter甚至piazza中都没有发现过这样明显的考题泄露。且因为教授在信中说明了这是一次可能“all students”都有涉及违规事件,而到头看看,也只有聚集了“课程总人数四分之三,甚至更高”的微信群中能产生如此力量。2.Chairman在事后留下来解答的过程中,曾有学生问她,“是从哪一个社交app中得到了举报的信息和出现了违规的情况”,而chairman则十分直接地答出了“Wechat”这样一个答案,也就直接证实了大家的猜想。
最后,对于非涉事的学生,学校方面提供了几项选择,即改考试比重、重考和维持原来分数几项,也算是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然而无论如何,这一次的事情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将会是无法磨灭的。这里我们还得说说在大学中万一发生了学术违纪的事情,学生将会被如何对待:
1.学生主动认错后,学校视违规的严重性进行处罚。若情节比较轻微(如assignment抄袭、考试前问答案等),则会被处以0分 + 记录进学校档案而不显示在transcript中的处罚;若是情节严重(如考场抄袭等),则会有不同程度的惩罚。
2.学生被学科部门负责人约谈,且不承认自己的违规,负责人则将情况上报学校相对应的系的系主任与学术调查部门,由学术调查部门进行再一次审查,并确定学生是否违规。若审查结果还是显示该学生有着学术违规的情况,惩罚将更上一层楼,分数被记0分等不谈,事件将会被记录进个人档案,终生相随。至此,该生以后想在本地找工作几乎是别想的事情了。
3.在学校审查后还是不承认违规,则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上学生法庭。
小编蜀黍想说的是,虽然考试后透露题目能带来些许便利,然而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实很严重。另外,此次的失误教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作为刚刚入职U of T的教授,完全照搬考题却也是让人颇感无语。而Chairman的声明中学生们也多少看到了学校为了袒护教授所声明的“最没智商的理由”。最后的最后,对于微信圈子里出现“内鬼”这样的人物,我们虽然不好去猜测究竟是谁进行了最后的举报,也没办法知道下一次是否还有人争当“三好学生”。但是默默地伸出中指,大骂一句带娘脏话还是必须的!毕竟,这个本来看起来十分安全的微信群,却“火”到了国外学校的office里,怎能叫人不吃惊?对于那些可能并非涉及违规的同学来说,身边仿佛多了一幅“恶狠狠的目光”的感受又会好受吗?直到最后,我还是没能搞懂。。
事情是这样的,凡是上课的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微信群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然存在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优雅而学术氛围浓厚”的群里大伙们可以尽情地讨论跟上课有关的问题,也可以互帮互助,甚至没事抢抢红包、增加表情包丰富度什么的,何乐不为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时而平静时而欢乐、完全跟教授甚至学校搭不上关系的中国人微信群,却因为一件意外的事情而彻底炸了。。
事件起因
在上周,小编蜀黍所在的U of T Physics 205这节课迎来了第一次midterm考试。虽说是大家公认的“刷分水课”,然而不付出一些功夫还是不行的,大家也都认真地准备着,在群里能经常看到讨论的题目和解答。考试一共有两场,分为不同section但同一个教授的两场考试。而其中一个section先进“战场”,且大概会在另一个section考前两小时结束战斗。于是乎,这两个小时的间隔时间当然是大家相互交流的机会。
当时在群里,早些考完的同学便像预计的一样开始分享心得,告诉大伙们需要注意的考点。而此时,正好有在复习的同学po出了某次past test的照片,当然考完的同学则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本次考试的原题目,一时间大家可谓陷入了惊喜之中。最后,经过多位考完的同学的鉴定,一致确定教授将某年的past test原卷照搬到了这次考试中。不看不知道,然而一推理吓一跳,紧接着大家马上将目光瞄准了同年的另一套卷子,估摸着教授十有八九会把那另一套卷子当作考卷。
然而这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课本身性质的缘故,教授将考试加上了可以带Aid Sheet的条款。这样一来,一门本身简单的课程 + 一个可靠的考试情报 + 可以带aid sheet的条款,这三个条件相加使得考试开始走向“满分化”和“快速化”。在考试当天,许多同学都快速地完成了考试,并且也如预料的那样考了另一套考卷,可谓喜从天降。不过嘛,就像一部电影里的剧情不会太平稳一样,跌宕起伏的画面才正要悄悄来到。
考试当晚深夜,大伙的微信群里就突然出现了几张之前大伙交流考试题目的截图,让人一头雾水。不过因为考试正正结束的时机,并没有太多人在意和看到这样一个小细节,剩下零星的人也是随意地戏称是不是有人要报警了这类的玩笑话(在此声,我们真的并不清楚到底是谁进行了举报,客观的来说最好不要随便猜忌,然而后边chairman的话印证了“内鬼”的存在)。。。。。不过,这就是一般电影情节的走向,总是有乌鸦嘴应验的那一刻。过了一个晚上,许多检查完邮箱的同学们都收到了教授发来的关于Academic Integrity(学术诚信)的邮件。文中只是简短提到了考试中发生的作弊事件,还有物理部门的chairman将会在下次课中出席并说明具体情况的声明。不过处事久了的人都明白,越短的“新闻”中发生的事情就越严重。。。
事件经过
时间来到今晚,果不其然地,物理部门的老大来到了现场,跟所有人都详细描述了考试当天发生的情况还有违规的事项。总的来说,也顺便跟同学们讲解一下那些学校认为的学术不诚信的非常见情况(也就是除了抄袭等基本违规情况之外的条例):
1.先行考试的学生使用任何方法透露考题,以及与考试有相关内容的信息。
2.先行考试者将信息告知未考试者后,此被告知者获得了benefits以及任何与考试有关信息(即使后面没考),都视为违规。
3.能带aid sheet的考试中,将获得的benefits抄录在笔记中,获得考试的方便。
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举报者截了图的证据,学校很快将此次的事件视为大规模的违规情况。虽然从微信的头像中无法获得任何涉及者的信息,然而chairman却有她自己的办法查出违规者。方法很简单,在声明中,她告知所有人在去年的考试答案中存在出错的状况,所以任何将这些答案step by step地写上考卷而又“错的一模一样”的学生都会被在调查中视为学术抄袭。同时,因为有标准答案的原因,很多人都会原封不动地把需要用文字说明的题目的答案照抄上去,而这种情况也将被逐个审查。当然chairman也提出给这些涉及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涉及者在截止日前能主动像学校声明自己的违规,就能免于记大过,但是还是会被处以“0分 + 校内记录(不在成绩单出现)”的惩罚。而那些过了截止日没有承认错误的、且在接下来的审查中被定义为有学术违规的人,则会被上报给学校的系主任和学术调查委员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有的人会说这样的,这样的规定十分操蛋而且不公平。的确,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面对一个“可能成立的考题信息”可以做到不动心,做到不闻不问呢?而又有多少人,其实并没有注意到考题而因为做了相似的笔记被莫名其妙地视为学术抄袭呢(因为有aid sheet)?事已至此,大家再多的抱怨也都显得十分苍白,一出原本好好的gpa4.0电影,也就这样在一个“内鬼”举报过后,变成了泰坦尼克式的灾难片、苦情戏。另一方面,作为学校的教授,完全不改选项、不改顺序地照搬以往的考题照例来说是应该被学校禁止的。我们当然可以理解这是这位教授第一次到U of T教书,也打心底希望教授能出的考题简单些。然而就是这次的事件,让学生们因为在aid sheet上写了past test 的答案而身涉学术违规。那么根据chairman所述:“在有人公布了tips后再看past test就算违规”这个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还是更多的是学校的无奈呢。“Prof was not aware that past tests could be found online. She used a past test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she has taught the course....”,这段话截取自学校部门对于教授失误所采取的解释。意思大概就是因为教授是新来的所以她一无所知。。那么这样的解释又跟没有解释有什么差别呢?学生们所面对的可能影响transcript的违规事件就是以这样一种轻描淡写的说辞敷衍过了学校和教授方面的失误吗?
再者,有人会问,“为什么可以确定此次事件祸起微信群”?其实呢,这一切都十分简单。1.在接到邮件后,大家就都在群里开始讨论这一次“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因为在任何的facebook群、twitter甚至piazza中都没有发现过这样明显的考题泄露。且因为教授在信中说明了这是一次可能“all students”都有涉及违规事件,而到头看看,也只有聚集了“课程总人数四分之三,甚至更高”的微信群中能产生如此力量。2.Chairman在事后留下来解答的过程中,曾有学生问她,“是从哪一个社交app中得到了举报的信息和出现了违规的情况”,而chairman则十分直接地答出了“Wechat”这样一个答案,也就直接证实了大家的猜想。
事件结果
最后,对于非涉事的学生,学校方面提供了几项选择,即改考试比重、重考和维持原来分数几项,也算是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然而无论如何,这一次的事情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将会是无法磨灭的。这里我们还得说说在大学中万一发生了学术违纪的事情,学生将会被如何对待:
1.学生主动认错后,学校视违规的严重性进行处罚。若情节比较轻微(如assignment抄袭、考试前问答案等),则会被处以0分 + 记录进学校档案而不显示在transcript中的处罚;若是情节严重(如考场抄袭等),则会有不同程度的惩罚。
2.学生被学科部门负责人约谈,且不承认自己的违规,负责人则将情况上报学校相对应的系的系主任与学术调查部门,由学术调查部门进行再一次审查,并确定学生是否违规。若审查结果还是显示该学生有着学术违规的情况,惩罚将更上一层楼,分数被记0分等不谈,事件将会被记录进个人档案,终生相随。至此,该生以后想在本地找工作几乎是别想的事情了。
3.在学校审查后还是不承认违规,则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上学生法庭。
小记
小编蜀黍想说的是,虽然考试后透露题目能带来些许便利,然而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实很严重。另外,此次的失误教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作为刚刚入职U of T的教授,完全照搬考题却也是让人颇感无语。而Chairman的声明中学生们也多少看到了学校为了袒护教授所声明的“最没智商的理由”。最后的最后,对于微信圈子里出现“内鬼”这样的人物,我们虽然不好去猜测究竟是谁进行了最后的举报,也没办法知道下一次是否还有人争当“三好学生”。但是默默地伸出中指,大骂一句带娘脏话还是必须的!毕竟,这个本来看起来十分安全的微信群,却“火”到了国外学校的office里,怎能叫人不吃惊?对于那些可能并非涉及违规的同学来说,身边仿佛多了一幅“恶狠狠的目光”的感受又会好受吗?直到最后,我还是没能搞懂。。
6 个评论
怎么说呢,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严重的诚信问题,你要是自己复习过程中恰好复习到了考试的原题,这没人能说你什么,成群结队的作弊诶,真是城会玩。不过按作者说的好像又是很普遍的一件事在微信群里讨论关于考试的问题。据我所知我身边是没有这样微信群什么的,也不会问提前考过试的人考了什么内容,别人问我抄作业我都是拒绝的。我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应该公平点,付出多少努力拿多少成绩。如果这些学生没有被举报,拿着不属于自己努力的成果就真的会安心吗?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1.那群学生是推测教授会考当年的另一份考卷,所以两份卷是不同的,学校也都是开放给学生查past test的。2.教授完全照搬考卷其实是教授违规,但是学校在这方面一直采取袒护的政策。3.这次考试是能带aid sheet的考试,所以很多学生其实并未违规,但是他们复习了past test,把一些题目也都记下来了。这样一来按学校的标准,这群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4.最后,这是一门非常水的课。毫不夸张的说,就算没有aid sheet也没有任何违规,这门课的平均分也最低,看清楚哦是最低不会低过80。所以其实上是因为这件事情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主要是学校处理的很不公平。
1.在我们这里教授照搬考卷是很常见的事情,能猜到的就自己偷偷用功吧,干嘛还昭告天下...2.既然这么水的课,还让带aid sheet何必还这么大动干戈呢?简单复习几下不就能九十多?3.不知道是不是地域差异,我们这边真的是互相都要藏着掖着,绝不会我知道了点什么还主动分享的 4.说什么也晚了,只能表示同情你们也够背的,多糟心啊.....人多嘴杂易出是非,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我觉得内鬼不一定是为了挣当三好学生,也很有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我在这个群里,并没有想讨便宜的想法,但是微信推送到手机上的信息躲是躲不掉的。往上级通报是唯一自我保护的方法。就算不把PAST TEST答案抄下来搬到考卷上,如果別人举报了,然后校方彻查微信群里的每个用户怎么办?万一校方连知情不报者一起追究怎么办?这不是一个团结不团结的问题。特別是一個人在北美读书的学生,需要知道如何自我保护。
文章中提到“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面对一个“可能成立的考题信息”可以做到不动心,做到不闻不问呢” 这个观点完全低估了北美学术界对学术诚信的严肃性,也低估了很多学生学者的个人道德标尺。得到了信息去查阅旧考卷是一回事。查阅了旧考卷把答案抄在aid上是另一回事。把答案从aid上抄到考卷上又是一回事。间接“抄”了一张跟旧考卷一样的考卷回家窃喜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觉得这次事件的关键是很多学生把答案间接抄到考卷上了,导致了很多一模一样的答案。即使没人举报,阅卷人难道察觉不到吗。一旦引起校方的重视的话,事情应该有很多种发展方向吧。如果大家发现了旧考题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去把旧考题弄明白了,用自己的思维和方法回答问题的话,学校应该也无可奈何吧。
当然,我也不觉得我们中国学生道德有问题,很多学生应该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国内的风气和这边很不一样,意识不到也很能理解。我在这里读书10年,很多条款也是今天上了学校的学术诚信网站才了解到。还是那句话,在一个社会,文化不同的地方读书,了解当地文化,知道如何自我保护是很重要的。
文章中提到“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面对一个“可能成立的考题信息”可以做到不动心,做到不闻不问呢” 这个观点完全低估了北美学术界对学术诚信的严肃性,也低估了很多学生学者的个人道德标尺。得到了信息去查阅旧考卷是一回事。查阅了旧考卷把答案抄在aid上是另一回事。把答案从aid上抄到考卷上又是一回事。间接“抄”了一张跟旧考卷一样的考卷回家窃喜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觉得这次事件的关键是很多学生把答案间接抄到考卷上了,导致了很多一模一样的答案。即使没人举报,阅卷人难道察觉不到吗。一旦引起校方的重视的话,事情应该有很多种发展方向吧。如果大家发现了旧考题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去把旧考题弄明白了,用自己的思维和方法回答问题的话,学校应该也无可奈何吧。
当然,我也不觉得我们中国学生道德有问题,很多学生应该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国内的风气和这边很不一样,意识不到也很能理解。我在这里读书10年,很多条款也是今天上了学校的学术诚信网站才了解到。还是那句话,在一个社会,文化不同的地方读书,了解当地文化,知道如何自我保护是很重要的。
很感谢你的讨论。首先对于文中那句话,其实是我总结了很多人当时一致的“抱怨”,并不是一种自我的发声(因为我其实没涉及到这里面去,但是很理解那种心情)我这里打了引号因为这种“抱怨”更多的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于卷入事情的解释和心里上的无奈。所以后面所说的“现在都显得苍白无力”就是想表现一下很多学生们因为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种行为是违规的,而在东窗事发产生很多遗憾(因为这节课是俗称的“水课”,大家其实都很有实力能考好)。基于这些原因吧,所以后面我加了一些科普,告诉同学们哪些比较“冷门”的事件也会被看作是违规。也重点提了违规认错的几种outcome,想让同学都能意识到这样平时鲜少注意和接触的点。
另外呢,我很赞同你说的最后一段话。学生们、特别是能考上多大的同学们在道德方面我一直很相信是没有问题的。发生这件事情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内跟这里的文化差异性和教育方面的条例差异,加之大家对于一些条例已经产生了定性的思维,所以很可能把以前自己所认知的搬到这里来,随着产生轻视、或者说不注意到违规的情况,就像这次大家其实都是在押题一样,很多人都认为这事情在国内那就是天经地义。
最后想说的就是举报人吧,有的人会觉得我写在后面那段话很有攻击性。但是怎么说呢,我其实同时提到了对于另一部分没有涉及的同学来说,无端端的被扯到事件里是一件很不公平而且感觉很扯淡的事情。这里面有太多的情况,如果产生了误解的话你都需要跟教授方面去解释,无形中其实产生了很多的不愉快和很多学生心理上的不安。说实话,我也觉得就算没人举报,出现多份卷子雷同的话学校也会重视并且调查,只不过是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而已。所以,这个方面其实是很有争议的一点,像一个辩论题一样。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我相信不满是一定有的,骂人也一定是有的;然而对于旁观者来看,学生首先是违规的,处于漩涡中心和“不光彩”的,所以举报其实符合情理。我写出那句话来,其实也是想真实反应一下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说一味的在这里作为一个经历者太过理性,也有点太高冷和不真实的感觉。有人赞也就一定有人骂,但是我觉得看待举报人这件事情上都是对的,没有错误的一方。
总之,让学校注意到了微信这个社交软件是通过这么一个方式,很难过!面对这样的事情举报人做错了吗?难以结论而百感交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自此以后,大家的心里都会留下阴影。
另外呢,我很赞同你说的最后一段话。学生们、特别是能考上多大的同学们在道德方面我一直很相信是没有问题的。发生这件事情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内跟这里的文化差异性和教育方面的条例差异,加之大家对于一些条例已经产生了定性的思维,所以很可能把以前自己所认知的搬到这里来,随着产生轻视、或者说不注意到违规的情况,就像这次大家其实都是在押题一样,很多人都认为这事情在国内那就是天经地义。
最后想说的就是举报人吧,有的人会觉得我写在后面那段话很有攻击性。但是怎么说呢,我其实同时提到了对于另一部分没有涉及的同学来说,无端端的被扯到事件里是一件很不公平而且感觉很扯淡的事情。这里面有太多的情况,如果产生了误解的话你都需要跟教授方面去解释,无形中其实产生了很多的不愉快和很多学生心理上的不安。说实话,我也觉得就算没人举报,出现多份卷子雷同的话学校也会重视并且调查,只不过是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而已。所以,这个方面其实是很有争议的一点,像一个辩论题一样。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我相信不满是一定有的,骂人也一定是有的;然而对于旁观者来看,学生首先是违规的,处于漩涡中心和“不光彩”的,所以举报其实符合情理。我写出那句话来,其实也是想真实反应一下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说一味的在这里作为一个经历者太过理性,也有点太高冷和不真实的感觉。有人赞也就一定有人骂,但是我觉得看待举报人这件事情上都是对的,没有错误的一方。
总之,让学校注意到了微信这个社交软件是通过这么一个方式,很难过!面对这样的事情举报人做错了吗?难以结论而百感交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自此以后,大家的心里都会留下阴影。